页面

2012年6月29日星期五

棘皮动物

棘皮动物

当你在海边的岩礁、海藻间漫步的时候,你可以见到一些海滨动物,如海星、海胆、海参等。这些动物的身体表面都长有许多长短不一的棘状突起,所以这些动物又叫作棘皮动物。

棘皮动物包括海星sea stars、陽燧足(海蛇尾、脆星)brittle stars、海膽sea urchins、海蔘sea urchins、沙錢sand dollars、海百合sea lilies。牠們大部分是底棲動物,是海洋中十分常見的動物,從潮間帶到海洋深處,都可看見牠們的身影。

海生棘皮动物是无脊椎动物中的一个特殊的门类,人们对五角星形的海星和扁卵形或饼状的海胆,可能并不陌生。它们的身上都长有骨针状的刺,有的海胆像一只小刺猬。有的石灰质骨片包在表皮下,并常往外突出成棘,故称棘皮动物。棘有防卫作用,有时又作移动的器官。它们身体的另一个特征是有一种特殊的水管系统,伸出后成为步足,这也是它们的运动器官。一般来说,它们与人类生活上的联系较少。不过,在无脊椎动物的发展史上,它们却是一类很有意义的动物。

棘皮动物在体制发展水平上是一类较复杂和高等的无脊椎动物,从成年个体的形体看,好像它们与动物界中其他任何门类的关系都很遥远。但是,它们的胚胎发生方式(如中胚层的发生方式)和幼体的形态结构,与某些脊索动物异常相似。脊索动物中最重要的就是脊椎动物,由此可见,棘皮动物与脊椎动物的亲缘关系最近。

棘皮动物的身体构造比较有意思,都呈辐射对称,主要是五辐射对称。棘皮动物全部为海产,在陆地和淡水中绝对找不到它们的踪影。到目前为止,在中国海共记录到棘皮动物约600种。

棘皮动物多为雌雄异体,雌雄体在外形上无区别。生殖细胞释放到海水中受精。幼体在发生之初形状相同,在水中浮游,呈两侧对称(与成体完全不同),以后形状则随纲而异,发育成 4种不同类型的幼体:耳状幼体(海参),羽腕幼体(海星),蛇尾幼体和海胆幼体(图2)。海百合幼体呈桶形,与浮游纽鳃类的海樽十分相似,为樽形幼体。

棘皮动物对人类的价值

少数种类的棘皮动物具有重要经济价值,热带的几种大型海参可作为人的食品,尤其在东方。欧洲、地中海地区、智利等以海胆的成熟性腺为美肴。热带有的海参有毒素,能使许多动物致死。太平洋岛屿土著用从海参组织浸出的毒水杀死鱼。但海参素对人无毒,事实上还能降低某些肿瘤的生长率,可能在医药上有用。有害方面如海星捕食牡蛎,造成损失。加利福尼亚沿岸海胆吃掉有经济价值的海草幼苗,以致使它们无法成长。海星在太平洋和印度洋某些地方破坏珊瑚礁。

海星


海星是棘皮动物中的重要成员。五条腕的海星形状很像五角星,它的口位于口面(腹面),肛门在反口面(背面)。口面为浅黄色或橙色,反口面为浅色底子上衬着紫色或深褐色的斑纹。海星腹部着地,五条腕伸开在浅海的沙地或岩石上不慌不忙地用数目众多的管足(海星的运动器官)爬行。

海星捕食的方法十分奇特,且特别喜欢吃贝类。当海星用腕和管足把食物抓牢后,并不是送到嘴里“吃”,而是把胃从嘴里翻出来,包住食物进行消化,待食物消化后,再把胃缩回体内海星吃贝类,还要加一道工序先用腕和管足把贝类包起来使之窒息而死,把双壳拉开,然后再翻出胃来吞噬。那些消化不了的贝壳,在海星饱餐之后被抛弃掉了。 


看海星如何把胃翻出来(加快了速度的影片)


看阳燧足如何吃一个蚌

海星的绝招是它分身有术。若把海星撕成几块抛入海中,每一碎块会很快重新长出失去的部分,从而长成几个完整的新海星来。例如,沙海星保留一厘米长的腕就能生长出一个完整的新海星,而有的海星本领更大,只要有一截残臂就可以长出一个完整的新海星。海星的再生能力很强。因为它的行动又笨又慢,所以常常会被鱼、鸟撕碎,它的这种本领就是它的防御和繁殖的手段。它的再生能力是如此之强,以致只要还有一个腕,过了几天就能生出4个小腕和一个小口,再过一个月时间,旧腕脱落,又再生一个小腕,于是,一个五腕的海星得以重视。人们在海滨经常可以看到“断腿断臂”的海星,就是受过伤正在再生的海星。由于海星有如此惊人的再生本领,所以断臂缺肢对它来说是件无所谓的小事。目前,科学家们正在探索海星再生能力的奥秘,以便从中得到启示,为人类寻求一种新的医疗方法。

海胆

海胆是棘皮动物家族中的另一成员,它长着一个圆圆的石灰质硬壳,全身武装着硬刺。对居住在海底的“居民”来说,它是难以侵犯的,没有哪个莽撞的家伙敢去碰它。在中国南方,大都在春末夏初开始捕捞海胆;北方的大连紫海胆则是在夏秋两季采集。这时的海胆里面包着一腔橙黄色的卵,卵在硬壳里排列得像个五角星。海胆的卵是一种特殊风味的佳肴,光棘球海胆、紫海胆的卵块是名贵的海珍品。在中国山东半岛北部沿海,如龙口、蓬莱、威海、长岛等地用海胆卵制成的“海胆酱”行销中外。


用饼干喂食海胆的影片


海胆的口和牙

然而,并不是所有的海胆都可以吃,有不少种类是有毒的。这些海胆看上去要比无毒的海胆漂亮得多。例如,生长在南海珊瑚礁间的环刺海胆,它的粗刺上有黑白条纹,细刺为黄色。幼小的环刺海胆的刺上有白色、绿色的彩带,闪闪发光,在细刺的尖端生长着一个倒钩,它一旦刺进皮肤,毒汁就会注入人体,细刺也就断在皮肉中,使皮肤局部红肿疼痛,有的甚至出现心跳加快、全身痉挛等中毒症状。
海胆被螃蟹挖食的影片

海参

在海藻繁茂的海底,生活着一种像黄瓜一样的动物,它们披着褐色或苍绿色的外衣,身上长着许多突出的肉刺,这就是海中的“人参”——海参。海参是棘皮动物中名贵的海珍品。在中国海有20多种食用海参,有些价格昂贵,如刺参、梅花参、乌皱辐肛参等。

海参体呈圆筒状,长10~20厘米,特大的可达30厘米,色暗,多肉刺。触手轮形,17~30个,一般为 20 个。触手坛囊发达。口在前端,多偏于腹面。肛门在后端,多偏于背面。背面一般有疣足,腹面有管足。内骨骼退化为微小骨片。

许多种有从口到肛门5行管足。肛孔兼司呼吸和排出废物。口周围有10根或更多能伸缩触手,用于捕食或掘穴。许多种能从肛门放出内部器官,然后再生新的,为的是逃避敌害。泄殖腔内常有Carapus属隐鱼共生。有许多能放出对小动物致命的毒素,但对人无生命危险。

在中国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沿海,在海水稳静的海湾3米~15米深的岩礁或细泥沙的海底,生活着一种身体背部布满大大小小的圆锥状肉刺的海参,名叫刺参。刺参是海参中最为名贵的一种。它很怕热,每当夏季来临、海水温度升高时,它便爬到深水里,伏在礁石附近,不吃也不动,开始了“夏眠”,一直睡到仲秋季节才开始活动,这一觉足足要睡3 个多月!待到秋高气爽、水温渐凉时,刺参便爬到浅水中,边爬边用树枝状的触手抓起海底含有丰富有机物质的泥沙,吞噬下去。夹在泥沙中的有机物质被消化吸收,消化不了的泥沙被排出体外。正是海参的粪便给那些潜水捕捉海参的人提供了线索。

剖开后的海参内脏

海参遇到敌害时,可以把自己的内脏全部抛出,以转移敌害的注意力,自己趁机逃之夭夭,大约50天后,它可以再生出一副新的内脏。将海参切为数段投放海里,经过3—8个月,每段又会生成一个完整的海参。有的海参还有自切本领,当条件适宜时,能将自身切为数段,以后每段又会长成一个海参。海參還常和一種小魚隱魚共生,即當隱魚遇到敵害時,就飛速鑽入海參的洩殖腔中避難。海參從不拒絕,因為隱魚的排泄物是海參的食料。


看海参防卫时吐出自己的内脏


看鱼如何躲入海参的泄殖腔内

海参不仅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,而且还是营养滋补品,对增强体质、预防疾病、抑制肿瘤、延年益寿都具有良好的功效。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